正本清源谈区块链之九:超级节点什么鬼?

发布日期:2023-12-25 来源:半岛官网登录入口网址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作者:方军 我近期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之外,也在思考和区块链相关的很多事物的含义,借给大众媒体写专栏的机会,把学习和思考过程写下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会不定期有这个「正本清源谈区块链」的系列文章,名字很宏大,实际只是谈点自己想不明白、努力想明白的点,且尽量不用专业术语。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多交流,欢迎指正。 系列文章: 之一: “数字资产”这个词可能是误导之二: 比特币和区块链可以分开吗?之三: 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之四: 区块链技术的三个关键特性之五: 99.99%的区块链项目都将失败(产品与社区)之六: 从AI看区块链 ,一再重复的历史之七: 区块链的一万种可能之八: 用户挖矿可能是个骗局

  免责声明:对EOS的相关规则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可能有误),这仅是一个尝试性草稿,稍后会依据情况进行调整迭代,甚至推翻现有观点。

  突然间,“超级节点”成为热词,慢慢的变多的团队加入了EOS的超级节点竞选。(也有项目「借鉴」EOS的超级节点设计。)

  EOS超级节点竞选热闹,EOS是最大赢家,它的生态中突然涌入了很多重量级的玩家。这些玩家又可能逐步推动EOS成为可能最受喜爱的下一代基础公链。

  没有做太多的资料调查,但能确定的是,第一个用“超级节点”(Supernode)的这个说法的绝对是营销天才。

  在EOS.io项目网站上,我发现它用的还是之前的词汇:Block Producer (BP),区块生产者。

  EOS采用的是所谓的委托权益证明共识(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在这种共识机制中,有一种重要的角色是所谓的「见证人」(witness ),被投票选出来的见证人是允许生成和广播区块的权威。

  区块生产者(BP)可能是见证人更准确的说法,它明确表明了,这些节点的任务是生成区块链上的新区块。

  区块生产者节点,固然对整个区块链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也能从自身的生产服务中获得收益回报,但超级节点给人的想象是,它可能对整个EOS生态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某些节点可能发展出的相关业务,其实与自身的区块生产者角色并不是那么相关。我们先回到区块生产者的角色。

  现在两种主要的共识机制是PoW(工作量证明)和DPOS(委托权益证明),其中比特币和以太坊仍在使用工作量证明。

  其实,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也有区块生产者,也有事实上的“超级节点”。比特币的节点,要进行的工作是:打包交易形成区块,进行挖矿计算以获得记账权利,以及检验其他节点声明挖矿成功的区块。

  由于比特币挖矿的集中化,少数大型矿场成为了事实上的「区块生产者」,由于拥有算力优势,它们第二步拥有优势。

  不同的是,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接入其中,成为一个节点,而不要进行竞选。

  DPOS机制,是去掉了第二步,让仅让按规则获得足够投票的节点能成为「区块生产者」。这带来的就是竞选机制,要获得权益持有者的投票,成为被委托人。

  对比比特币的挖矿节点,就很容易了解区块生产者将获得什么:比特币网络中挖矿成功的节点获得该区块的挖矿奖励和区块包含交易的交易费。

  挖矿奖励,从最早每个区块50个比特币,每四年减半,现在是12.5个。挖矿产生的新比特币,也是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增发机制)。目前交易费对比区块奖励仍微不足道。

  EOS超级节点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区块生产者也获得新增发出来的部分虚拟货币作为奖励。

  按这样的分析逻辑,我们正真看到,超级节点没那么神秘或权威,它其实是区块链领域最熟悉的角色:矿场。

  之前,外部预计,EOS每年增发出来的5%的代币,将有超级节点分得,因而21个超级节点作为一个整体将获得巨额收益,它们之间按何种比例分配是另外的问题。

  第一次变化是,EOS宣布,仅有1%的新增发代币分配给区块生产者,其他4%将一个将成立的 Worker Proposal System分配。

  第二次变化是,BM在发布Dawn 4.0时,更详细解释了新增发代币的分配机制。从图中能够正常的看到,1%的新增代币将再分两种方式分配:

  二,收益的分配不是完全按生成多少区块来计件分配,而是仍按所获投票进行分配。

  这带来的变化是,21个活跃生产者(active producer)和179个候补生产者( stand-by producers)所获得收益主要是跟所获投票相关的。

  (注:根据之前某个人的分享讨论,活跃生产者可能并非一次选举长期有效的,而可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投票过程。)

  BM在文章解释,这样的分配机制是为了,让所有200个提供全节点服务的节点,都能获得提供服务的回报。

  但也能这么解读:与比特币把一切交给市场之间的竞争,EOS的挖矿机制是把分配权更多程度上给了项目管理团队。

  之前热情运作EOS社区的可能会受到打击,如果只有少数的票,或者仅靠普通用户的支持,它很难足够的投票。

  由于一个EOS可以投30票,这带来的结果,大户之间的结盟是是自然的选择,而且多个大户之间可以相互支持投票。

  还可以猜测的是,EOS自己所持有的投票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它投票支持的节点入选的优势很大。(注:关于项目团队所持有的EOS,在投票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没明确的说法。)

  我们不难发现,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完全把整个网络交给算法(及市场之间的竞争)相比,EOS实际上把项目交给了「人」。

  但遗憾的是,至少从目前的机制设计看,它同样会再现比特币的挖矿集中化趋势。只不过这21个节点或200个节点,不是由算力决定的,而是由大户持币者决定的。

  之前有人通俗类比说,EOS的超级节点是,其实是「省级分销代理」,拿到代理权各自去「忽悠」。

  现在再看,或许类比应该是,加入EOS看成是一个电网(包括电厂):EOS更像选择了一批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的电厂。既然是合资,那选择大户是合理的。

  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超级节点又不是比特币的矿圈,分立的矿圈其实早已经变成了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除了「土老财」类的愿意挖矿赚钱之外,多数的超级节点竞选者是意在,通过入场超级节点,造势形成其他的更着迷的业务。

  这和EOS项目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活跃的生态是它需要的,而有实力的大户入场给这个生态带来了超级动力。

  之前它也宣布联合成立生态VC基金,以支持应用的开发。超级节点则使得这个任务也可以交给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完成,逐渐增强了生态的力量。

  按上面的比喻,吸引到有实力的合作方来共建了电厂,但电怎么应用去改变每个工厂呢,还是未知的。但可以预计的是,有了自己发电厂的人,肯定会自己先尝试把电用起来,电厂周边的人也会被吸引来使用。

  现在看,原本从链切入EOS的,现在在超级节点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点失落),但或许在应用中还有新的机会。

  到这里,能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超级节点没那么神奇,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开矿场。但一旦开始了,可能又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取决于这个节点想要怎么样利用EOS生态。

  一点感想 能这样对比看: 比特币像一个乌托邦一样的试验。 以太坊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像Linux这样的开源软件的机制。 EOS则是一个绝妙设计的公司,一步一步把相关人带入其中。 就我个人的喜好而言,EOS的机制未免太复杂了、太人治了些。它的巧妙是巧妙,但与比特币基于算法规则的巧妙又不那么被极客接受。 如果以太坊的技术改进速度快一点,那就太好了。现在看,EOS似乎刺激了以太坊的开发进度。它要回答:除了发行ERC20标准的代币,以太坊还可以做什么? 如果对比Linux,现在的区块链,可能都还没走出林纳斯(Linus)的卧室。 而区块链里的利益设计,与现实世界相比,其实也很初步——

  比如某老师曾经讲的一个细节,真实的生活中,是先积攒了大量黄金的人,永远成为社会的巨富吗?这样的社会设计必然没什么好的发展前途。 幸好,进步在发生,而且很快,以没办法预测的方式。 这是区块链最有趣的地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正本清源谈区块链之九:超级节点什么鬼?

发布日期:2023-12-25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作者:方军 我近期在关注区块链技术之外,也在思考和区块链相关的很多事物的含义,借给大众媒体写专栏的机会,把学习和思考过程写下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会不定期有这个「正本清源谈区块链」的系列文章,名字很宏大,实际只是谈点自己想不明白、努力想明白的点,且尽量不用专业术语。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多交流,欢迎指正。 系列文章: 之一: “数字资产”这个词可能是误导之二: 比特币和区块链可以分开吗?之三: 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之四: 区块链技术的三个关键特性之五: 99.99%的区块链项目都将失败(产品与社区)之六: 从AI看区块链 ,一再重复的历史之七: 区块链的一万种可能之八: 用户挖矿可能是个骗局

  免责声明:对EOS的相关规则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可能有误),这仅是一个尝试性草稿,稍后会依据情况进行调整迭代,甚至推翻现有观点。

  突然间,“超级节点”成为热词,慢慢的变多的团队加入了EOS的超级节点竞选。(也有项目「借鉴」EOS的超级节点设计。)

  EOS超级节点竞选热闹,EOS是最大赢家,它的生态中突然涌入了很多重量级的玩家。这些玩家又可能逐步推动EOS成为可能最受喜爱的下一代基础公链。

  没有做太多的资料调查,但能确定的是,第一个用“超级节点”(Supernode)的这个说法的绝对是营销天才。

  在EOS.io项目网站上,我发现它用的还是之前的词汇:Block Producer (BP),区块生产者。

  EOS采用的是所谓的委托权益证明共识(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在这种共识机制中,有一种重要的角色是所谓的「见证人」(witness ),被投票选出来的见证人是允许生成和广播区块的权威。

  区块生产者(BP)可能是见证人更准确的说法,它明确表明了,这些节点的任务是生成区块链上的新区块。

  区块生产者节点,固然对整个区块链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也能从自身的生产服务中获得收益回报,但超级节点给人的想象是,它可能对整个EOS生态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某些节点可能发展出的相关业务,其实与自身的区块生产者角色并不是那么相关。我们先回到区块生产者的角色。

  现在两种主要的共识机制是PoW(工作量证明)和DPOS(委托权益证明),其中比特币和以太坊仍在使用工作量证明。

  其实,比特币区块链网络中,也有区块生产者,也有事实上的“超级节点”。比特币的节点,要进行的工作是:打包交易形成区块,进行挖矿计算以获得记账权利,以及检验其他节点声明挖矿成功的区块。

  由于比特币挖矿的集中化,少数大型矿场成为了事实上的「区块生产者」,由于拥有算力优势,它们第二步拥有优势。

  不同的是,比特币的区块链网络,任何人都可以接入其中,成为一个节点,而不要进行竞选。

  DPOS机制,是去掉了第二步,让仅让按规则获得足够投票的节点能成为「区块生产者」。这带来的就是竞选机制,要获得权益持有者的投票,成为被委托人。

  对比比特币的挖矿节点,就很容易了解区块生产者将获得什么:比特币网络中挖矿成功的节点获得该区块的挖矿奖励和区块包含交易的交易费。

  挖矿奖励,从最早每个区块50个比特币,每四年减半,现在是12.5个。挖矿产生的新比特币,也是比特币的发行机制(增发机制)。目前交易费对比区块奖励仍微不足道。

  EOS超级节点遵循的是同样的逻辑,区块生产者也获得新增发出来的部分虚拟货币作为奖励。

  按这样的分析逻辑,我们正真看到,超级节点没那么神秘或权威,它其实是区块链领域最熟悉的角色:矿场。

  之前,外部预计,EOS每年增发出来的5%的代币,将有超级节点分得,因而21个超级节点作为一个整体将获得巨额收益,它们之间按何种比例分配是另外的问题。

  第一次变化是,EOS宣布,仅有1%的新增发代币分配给区块生产者,其他4%将一个将成立的 Worker Proposal System分配。

  第二次变化是,BM在发布Dawn 4.0时,更详细解释了新增发代币的分配机制。从图中能够正常的看到,1%的新增代币将再分两种方式分配:

  二,收益的分配不是完全按生成多少区块来计件分配,而是仍按所获投票进行分配。

  这带来的变化是,21个活跃生产者(active producer)和179个候补生产者( stand-by producers)所获得收益主要是跟所获投票相关的。

  (注:根据之前某个人的分享讨论,活跃生产者可能并非一次选举长期有效的,而可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投票过程。)

  BM在文章解释,这样的分配机制是为了,让所有200个提供全节点服务的节点,都能获得提供服务的回报。

  但也能这么解读:与比特币把一切交给市场之间的竞争,EOS的挖矿机制是把分配权更多程度上给了项目管理团队。

  之前热情运作EOS社区的可能会受到打击,如果只有少数的票,或者仅靠普通用户的支持,它很难足够的投票。

  由于一个EOS可以投30票,这带来的结果,大户之间的结盟是是自然的选择,而且多个大户之间可以相互支持投票。

  还可以猜测的是,EOS自己所持有的投票拥有非常大的话语权,它投票支持的节点入选的优势很大。(注:关于项目团队所持有的EOS,在投票中所起的作用,目前没明确的说法。)

  我们不难发现,与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完全把整个网络交给算法(及市场之间的竞争)相比,EOS实际上把项目交给了「人」。

  但遗憾的是,至少从目前的机制设计看,它同样会再现比特币的挖矿集中化趋势。只不过这21个节点或200个节点,不是由算力决定的,而是由大户持币者决定的。

  之前有人通俗类比说,EOS的超级节点是,其实是「省级分销代理」,拿到代理权各自去「忽悠」。

  现在再看,或许类比应该是,加入EOS看成是一个电网(包括电厂):EOS更像选择了一批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的电厂。既然是合资,那选择大户是合理的。

  我们能够正常的看到,超级节点又不是比特币的矿圈,分立的矿圈其实早已经变成了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除了「土老财」类的愿意挖矿赚钱之外,多数的超级节点竞选者是意在,通过入场超级节点,造势形成其他的更着迷的业务。

  这和EOS项目方的利益是一致的,活跃的生态是它需要的,而有实力的大户入场给这个生态带来了超级动力。

  之前它也宣布联合成立生态VC基金,以支持应用的开发。超级节点则使得这个任务也可以交给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完成,逐渐增强了生态的力量。

  按上面的比喻,吸引到有实力的合作方来共建了电厂,但电怎么应用去改变每个工厂呢,还是未知的。但可以预计的是,有了自己发电厂的人,肯定会自己先尝试把电用起来,电厂周边的人也会被吸引来使用。

  现在看,原本从链切入EOS的,现在在超级节点竞争中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点失落),但或许在应用中还有新的机会。

  到这里,能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超级节点没那么神奇,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开矿场。但一旦开始了,可能又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取决于这个节点想要怎么样利用EOS生态。

  一点感想 能这样对比看: 比特币像一个乌托邦一样的试验。 以太坊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像Linux这样的开源软件的机制。 EOS则是一个绝妙设计的公司,一步一步把相关人带入其中。 就我个人的喜好而言,EOS的机制未免太复杂了、太人治了些。它的巧妙是巧妙,但与比特币基于算法规则的巧妙又不那么被极客接受。 如果以太坊的技术改进速度快一点,那就太好了。现在看,EOS似乎刺激了以太坊的开发进度。它要回答:除了发行ERC20标准的代币,以太坊还可以做什么? 如果对比Linux,现在的区块链,可能都还没走出林纳斯(Linus)的卧室。 而区块链里的利益设计,与现实世界相比,其实也很初步——

  比如某老师曾经讲的一个细节,真实的生活中,是先积攒了大量黄金的人,永远成为社会的巨富吗?这样的社会设计必然没什么好的发展前途。 幸好,进步在发生,而且很快,以没办法预测的方式。 这是区块链最有趣的地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