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发布日期:2024-06-11 来源:半岛官网登录入口网址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欢迎。除了在密码货币领域的应用外,区块链技术已正被用于食品安全、医疗保健、智能合约等诸多领域。本质上看,区块链就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段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跟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基于以上特点,行业一致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基于共识机制、去中心化和密码学的应用原理,有效解决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和信任问题。然而,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推广,区块链数字资产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也慢慢的出现,包括盗币、诈骗、非法集资、洗钱、暗网非法交易、网络犯罪等。

  2021年7月,跨链桥项目Chainswap遭到黑客攻击,超20个项目代币被黑客盗取,总损失价值400万美元。

  同年7月,跨链桥项目Anyswap新推出的V3跨链流动性池遭到黑客攻击,总计损失超过787万美元。

  2021年8月,区块链应用孵化机构DAO Maker遭受黑客攻击,总计被盗走700万美元,有5521名用户受影响。

  2022年8月,区块链平台Solana遭遇攻击,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加密货币钱包被洗劫一空。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区块链ECO发生的相关安全事件数量超越300起,相较于2020年增幅达到2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15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大量事实表明,区块链已然成为网络攻击者着重关注的诱人目标。而且随着应用流行度的增加,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区块链安全问题。以下将对目前最常见的8种区块链应用安全威胁进行说明,并给出应对建议。

  在区块链网络中,用户创建新身份或者新节点的成本极低,因此攻击者大量利用这一特性来发动Sybil攻击,通过伪造自己的身份加入区块链网络,在控制了若干节点以及节点身份之后,就能做出一些恶意的行为:例如误导正常节点的路由表,降低区块链网络节点的查找效率等。Sybil攻击对区块链网络的影响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假节点加入:在遵循区块链网络协议的基础上,任何网络节点都可以向区块链网络发送节点加入请求消息。利用这样的一个过程,Sybil攻击者能获取大量的区块链网络节点信息来分析区块链网络拓扑。

  误导区块链节点的路由选择:节点间路由信息的实时交互是保证区块链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的条件之一。节点只需定时地向其邻居节点宣告自己的在线情况,就能保证自身被邻居节点加入到其路由表中。恶意的Sybil入侵者通过这一个过程,入侵正常区块链节点的路由表并误导其路由选择,降低区块链节点的路由更新和节点查找效率。

  虚假资源发布:Sybil攻击者一旦入侵区块链网络节点的路由表,就可以随意发布自己的虚假资源。

  使用可接受的共识算法,如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委托权益证明(DPoS)等。虽然这些算法不能直接阻止女巫攻击,但可以大大降低攻击者发起女巫攻击的可能性。这些共识算法背后的共同特点是增加区块链网络中创建身份的成本。

  虽然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几乎“不可破解”,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大多数进行区块链交易的终端计算设备却并不安全。区块链网络的交易终端可能是用户使用区块链做相关操作的任何地方:PC、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黑客会观察用户行为并针对利用终端系统的漏洞窃取密钥。

  51%攻击是指攻击者拥有超过全网算力中的50%以上算力资源,便可以发动51%算力攻击,修改自己的交易记录、废弃其余矿工开采的区块、阻止交易确认等不道德行为,这可能是灾难性的。在理论上,如果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拥有了获得区块链记账权的非常大的优势,可以更快地生成区块信息,同时也拥有了篡改区块链数据的能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当恶意攻击者持有比特币全网占比较高的算力时,即使尚未达到51%的比例,也可以制造相应的攻击,很典型的案例就是双花问题。

  针对区块链网络的网络钓鱼攻击事件频发,这已经给整个网络和用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攻击者在网络钓鱼攻击中的目标是窃取用户的凭据(密码、私钥等)。他们会向钱包密钥的所有者发送看似合法的电子邮件,诱导用户在虚假超链接中输入登录详情信息。这会对用户和区块链网络造成较严重的损害,受害者也容易受到后续持续性的攻击影响。

  及时更新系统版本,并通过安装经过验证的加载项或扩展程序来提高浏览器的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安全和隐私的主要挑战将会是路由攻击。区块链网络和应用程序依赖于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黑客能够正常的使用账户的匿名性来拦截正在传输的数据,这便是路由攻击。在遭遇路由攻击的情况下,区块链参与者通常不会意识到威胁,因为数据传输和操作照常进行。风险在于这些攻击会经常窃取用户的机密数据或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取数字化资产。

  私钥是确保交易合法性校验的唯一证明,私钥丢失或者被盗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对该账户下所有资产和数据的操作权,所以保证私钥的安全成为了区块链应用的命门。如果私钥不够安全,黑客可能很容易破解,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在无需任何密码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转移走用户账户的资产。

  恶意节点通过攻击者通过伪装,可自由加入或离开区块链网络,并可利用区块链节点的局限性来发动攻击或破坏网络的完整性。一旦攻击者进入区块链网络并试图破坏它,这样的一种情况就会发生,他们将通过向网络发送虚假交易请求或尝试撤销有效交易来开展破坏活动。

  采用拜占庭容错(PBFT)模型,即便存在少数恶意节点、故障节点时,也能保证大部分忠诚节点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可扩展性是指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系统能自动应对一直增长的计算需求。但区块链由于去中心化的要求,其可扩展性往往难以满足。区块链应用中有一个术语: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交易的数量,这个数量代表了某个区块链应用系统的交易能力。而这个交易能力受到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的制约:“不可能三角”是指无法同时达到可扩展性(Scalabil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Security),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这极大地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商业落地进程。

  积极尝试应用侧链(sidechains)或Rollups等创新主链扩展解决方案,提升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


2024-04-21

发布日期:2024-06-11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欢迎。除了在密码货币领域的应用外,区块链技术已正被用于食品安全、医疗保健、智能合约等诸多领域。本质上看,区块链就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段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跟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基于以上特点,行业一致认为区块链技术能基于共识机制、去中心化和密码学的应用原理,有效解决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安全和信任问题。然而,随着区块链应用的推广,区块链数字资产引发的各种安全问题也慢慢的出现,包括盗币、诈骗、非法集资、洗钱、暗网非法交易、网络犯罪等。

  2021年7月,跨链桥项目Chainswap遭到黑客攻击,超20个项目代币被黑客盗取,总损失价值400万美元。

  同年7月,跨链桥项目Anyswap新推出的V3跨链流动性池遭到黑客攻击,总计损失超过787万美元。

  2021年8月,区块链应用孵化机构DAO Maker遭受黑客攻击,总计被盗走700万美元,有5521名用户受影响。

  2022年8月,区块链平台Solana遭遇攻击,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加密货币钱包被洗劫一空。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区块链ECO发生的相关安全事件数量超越300起,相较于2020年增幅达到22%;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15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大量事实表明,区块链已然成为网络攻击者着重关注的诱人目标。而且随着应用流行度的增加,未来还会出现更多区块链安全问题。以下将对目前最常见的8种区块链应用安全威胁进行说明,并给出应对建议。

  在区块链网络中,用户创建新身份或者新节点的成本极低,因此攻击者大量利用这一特性来发动Sybil攻击,通过伪造自己的身份加入区块链网络,在控制了若干节点以及节点身份之后,就能做出一些恶意的行为:例如误导正常节点的路由表,降低区块链网络节点的查找效率等。Sybil攻击对区块链网络的影响大多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虚假节点加入:在遵循区块链网络协议的基础上,任何网络节点都可以向区块链网络发送节点加入请求消息。利用这样的一个过程,Sybil攻击者能获取大量的区块链网络节点信息来分析区块链网络拓扑。

  误导区块链节点的路由选择:节点间路由信息的实时交互是保证区块链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的条件之一。节点只需定时地向其邻居节点宣告自己的在线情况,就能保证自身被邻居节点加入到其路由表中。恶意的Sybil入侵者通过这一个过程,入侵正常区块链节点的路由表并误导其路由选择,降低区块链节点的路由更新和节点查找效率。

  虚假资源发布:Sybil攻击者一旦入侵区块链网络节点的路由表,就可以随意发布自己的虚假资源。

  使用可接受的共识算法,如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委托权益证明(DPoS)等。虽然这些算法不能直接阻止女巫攻击,但可以大大降低攻击者发起女巫攻击的可能性。这些共识算法背后的共同特点是增加区块链网络中创建身份的成本。

  虽然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几乎“不可破解”,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大多数进行区块链交易的终端计算设备却并不安全。区块链网络的交易终端可能是用户使用区块链做相关操作的任何地方:PC、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黑客会观察用户行为并针对利用终端系统的漏洞窃取密钥。

  51%攻击是指攻击者拥有超过全网算力中的50%以上算力资源,便可以发动51%算力攻击,修改自己的交易记录、废弃其余矿工开采的区块、阻止交易确认等不道德行为,这可能是灾难性的。在理论上,如果掌握了50%以上的算力,就拥有了获得区块链记账权的非常大的优势,可以更快地生成区块信息,同时也拥有了篡改区块链数据的能力。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当恶意攻击者持有比特币全网占比较高的算力时,即使尚未达到51%的比例,也可以制造相应的攻击,很典型的案例就是双花问题。

  针对区块链网络的网络钓鱼攻击事件频发,这已经给整个网络和用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攻击者在网络钓鱼攻击中的目标是窃取用户的凭据(密码、私钥等)。他们会向钱包密钥的所有者发送看似合法的电子邮件,诱导用户在虚假超链接中输入登录详情信息。这会对用户和区块链网络造成较严重的损害,受害者也容易受到后续持续性的攻击影响。

  及时更新系统版本,并通过安装经过验证的加载项或扩展程序来提高浏览器的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安全和隐私的主要挑战将会是路由攻击。区块链网络和应用程序依赖于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黑客能够正常的使用账户的匿名性来拦截正在传输的数据,这便是路由攻击。在遭遇路由攻击的情况下,区块链参与者通常不会意识到威胁,因为数据传输和操作照常进行。风险在于这些攻击会经常窃取用户的机密数据或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提取数字化资产。

  私钥是确保交易合法性校验的唯一证明,私钥丢失或者被盗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对该账户下所有资产和数据的操作权,所以保证私钥的安全成为了区块链应用的命门。如果私钥不够安全,黑客可能很容易破解,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在无需任何密码的情况下轻而易举地转移走用户账户的资产。

  恶意节点通过攻击者通过伪装,可自由加入或离开区块链网络,并可利用区块链节点的局限性来发动攻击或破坏网络的完整性。一旦攻击者进入区块链网络并试图破坏它,这样的一种情况就会发生,他们将通过向网络发送虚假交易请求或尝试撤销有效交易来开展破坏活动。

  采用拜占庭容错(PBFT)模型,即便存在少数恶意节点、故障节点时,也能保证大部分忠诚节点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可扩展性是指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系统能自动应对一直增长的计算需求。但区块链由于去中心化的要求,其可扩展性往往难以满足。区块链应用中有一个术语: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交易的数量,这个数量代表了某个区块链应用系统的交易能力。而这个交易能力受到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的制约:“不可能三角”是指无法同时达到可扩展性(Scalabil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Security),三者最多只能得其二,这极大地限制了区块链技术的商业落地进程。

  积极尝试应用侧链(sidechains)或Rollups等创新主链扩展解决方案,提升区块链网络的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