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筑牢经济底盘 提振发展信心

发布日期:2024-02-04 来源:半岛官网pg

  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1月17日新华社)

  要读懂这个数据,就要回到2023年这个特殊节点。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格局演变,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周期性、结构性矛盾较多,内部环境亦不乐观。在这样的不利态势下,回望我国2023年初定下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5.2%意味着超出预期,平稳收官。把视野放宽,对比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5.2%意味着成绩优异,圆满收官。经济提高速度是最有效的“定心丸”,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实现目标、突破预期,说明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从这个意义上看,5.2%里有底气、有信心。

  看消费。可以说,2023年国民“体感”最强烈的超预期反弹就是消费。这一点,可以在城市这个“切片”里得到印证。过去一年,城市出圈一路向北、一路生花,从年初的江门,到年中的淄博,再到年末的哈尔滨,释放的不单是热情,还有强大的消费活力。最终,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5万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消费支出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消费助力经济量的增长,主引擎作用无比充分地凸显。

  看外贸。高水平发展的“质感”从何而来?外贸是佐证之一。2023年,我国出口顶级规模的产品是机电,以13.92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可谓“撑起半边天”。其中,备受追捧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我国汽车出口量大概率超过日本,问鼎世界第一。从“新三样”到汽车,这些含金量更高的机电产品成为外贸主力,说明新动能已成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有力支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激活消费动力。过去的成绩是未来的底气。2023年我国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引擎作用凸显。展望2024年,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加之城乡融合发展、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接下来,进一步巩固基础,促使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尤其要释放文旅、医疗、健康等产业的消费潜力,为经济稳步的增长再添助力。

  布局未来产业。产业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当前,要不断推动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做强民生保障。国家富强,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如何回应民生关切?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快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以财政支出向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领域倾斜,解决居民后顾之忧。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群体,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旨归。

  “2023年平稳收官,殊为不易。”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如是说。的确,5.2%,放在宏观层面,是整个国家的逆流而上、稳中有进;聚焦中观层面,是每个城市的攻坚克难、乘风而行;深入微观层面,则是每个个体的勤勉劳动、坚定前行。实干铸就未来。经历了涉滩、爬坡、闯关,我们当继续坚定信心、开拓奋进,让中国经济向着更高境界拾级而上。


【地评线%!筑牢经济底盘 提振发展信心

发布日期:2024-02-04

  126058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1月17日新华社)

  要读懂这个数据,就要回到2023年这个特殊节点。2023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格局演变,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周期性、结构性矛盾较多,内部环境亦不乐观。在这样的不利态势下,回望我国2023年初定下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5.2%意味着超出预期,平稳收官。把视野放宽,对比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5.2%意味着成绩优异,圆满收官。经济提高速度是最有效的“定心丸”,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速实现目标、突破预期,说明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从这个意义上看,5.2%里有底气、有信心。

  看消费。可以说,2023年国民“体感”最强烈的超预期反弹就是消费。这一点,可以在城市这个“切片”里得到印证。过去一年,城市出圈一路向北、一路生花,从年初的江门,到年中的淄博,再到年末的哈尔滨,释放的不单是热情,还有强大的消费活力。最终,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5万亿元,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消费支出对经济稳步的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消费助力经济量的增长,主引擎作用无比充分地凸显。

  看外贸。高水平发展的“质感”从何而来?外贸是佐证之一。2023年,我国出口顶级规模的产品是机电,以13.92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8.6%,可谓“撑起半边天”。其中,备受追捧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时,我国汽车出口量大概率超过日本,问鼎世界第一。从“新三样”到汽车,这些含金量更高的机电产品成为外贸主力,说明新动能已成我们应对不确定性的有力支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

  激活消费动力。过去的成绩是未来的底气。2023年我国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引擎作用凸显。展望2024年,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依然明显,加之城乡融合发展、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空间。接下来,进一步巩固基础,促使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尤其要释放文旅、医疗、健康等产业的消费潜力,为经济稳步的增长再添助力。

  布局未来产业。产业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硬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当前,要不断推动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前进。

  做强民生保障。国家富强,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如何回应民生关切?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快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以财政支出向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公共领域倾斜,解决居民后顾之忧。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群体,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旨归。

  “2023年平稳收官,殊为不易。”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如是说。的确,5.2%,放在宏观层面,是整个国家的逆流而上、稳中有进;聚焦中观层面,是每个城市的攻坚克难、乘风而行;深入微观层面,则是每个个体的勤勉劳动、坚定前行。实干铸就未来。经历了涉滩、爬坡、闯关,我们当继续坚定信心、开拓奋进,让中国经济向着更高境界拾级而上。